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⑵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