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思想】

  强化通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突出足以覆盖全文的研读重点,即以“一座普通的桥为什么能得到世界奇迹的赞誉”,引导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丰富的课外补充知识,充分发挥研读专题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通过赵州桥的特点来领略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才干。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

  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课外资料,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已不再陌生。在《秋天的雨》、《花钟》都已有接触。但过渡句是个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理解词语;运用“不仅……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情感渗透点: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认识到中国璀璨伟大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心中的自豪感

【教学策略和手段】

  主要运用研究性学习,通过主问题的探究和朗读突破来解决赵州桥的奇特之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作文草稿本

  2、教师准备赵州桥图片、资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建筑,你知道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座桥。(板书:赵州桥)学生读题

  这是一座被称为“华北四宝”之一的桥,学生再读题,读出自豪的感情。

  3、看到这座桥的名字,你现在最想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它是谁建造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它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自由朗读

  2、(1)根据回答随机解决课文生字词语

  设计 参加 横跨 创举 坚固 美观 相互缠绕 前爪 图案

  智慧 宝贵 雕刻 全部

  区分“县”和“具”的字形,“zhuǎ”和“zhǎo”的字音

  (2)相机提问: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第二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总结: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我们把这一句叫做总起句)

  第三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美观)

  (3)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结:观察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把两个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知识教学点】

  1、 认知目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细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课文描写的内容富有情趣,反映了儿童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重点、难点是: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帮助学习。本篇略读课文讲的又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阅读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课。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解决重难点上,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课件上完成练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其次,让学生结合实际,自由发言,以身边的事为例,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学生在“扩展知识”板块上网中查阅相关资料,并回归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探求知识,在实践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能连接到 Internet、学生一人一机):情景导入时应用其广播功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应用其监控、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功能;学生示范、作品评价时应用其转播功能。 课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根据需求选用学习资源,借助网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及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与分析

一、欣赏图画,激趣引入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就在我们面前:请看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

  2、(课件演示)课题画面 12* 鸟情 3、小鸟也有感情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吧!

  媒体播放一组鸟类画面,最后定格在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向学生展示集音、色、光于一体的课题画面,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 带着问题进入。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 (课件演示)本课插图 1、(媒体播放)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反馈) (课件点击)喜鹊图 2、学生质疑:这只小鸟为什么和小男孩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展示清晰的课文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播放课文内容,在伴着轻音乐的朗读声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小鸟和“我”的亲密关系。 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细读片段,探究人鸟深情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⑴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⑵ 边读边动手把不懂的地方画记号; ⑶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质疑,由学生自己帮助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2、(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为什么“小花”对“我”有如此深厚的情谊? 喜鹊“小花”对“我”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表现在哪儿?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在朗读上加以指导。)

  3、(点击课件链接)出示合作探讨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伴随优美的鸟语声机上完成“脑图”练习。

  4、(视频转播)学生完成情况。 多媒体展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自疑自答,教师引导点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展示的两个问题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步骤,已经基本上能解决。教师重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一媒体环节的应用,目的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我”对“小花”的关心、爱护,是“小花”对“我”对我有深厚感情的基础。 应用计算机网络来让学生完成此题,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可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视频转播功能,可以将做得快、答得对的习题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

四、点拨总结

  1、(点击课件)思考:

  ⑴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⑵ 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

  2、(课件点击)结合学生回答,逐一点击本文板书内容。

  3、(点击课件链接)阅读相关的奇闻趣事。 课件出示教师设疑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谈想法,培养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从中受到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多媒体的应用,把本课的板书设计一一展现,便于突出本文的重难点,也利于全文作总结。 设计此链接内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人与动。

五、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平时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例说说吗? 过渡语;人与动物能存在如此深厚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呢?)说说你们小组的同学是怎样与同学及长辈相处的? 结合实际来谈,进一步体会只要人付出感情,动物也会回报真情,人与动物就能和谐相处。 此题为“情感的迁移”处,通过小组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六、扩展知识与回归课堂 (点击课件)出示网上冲浪题:

  1、教师提供几组有关爱护动物的网站学生自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说说你在网上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大家来评议,来总结。 学生借助网络查询、浏览自己喜欢的网站。网上的资料,已把学习扩展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飞禽走兽的种类和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回归课堂,谈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旨在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利用课件完成“脑图”。 2、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浏览相关网站。 附“脑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