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相信未来(2)

时间:2021-08-31

四、分析全诗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