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老王的性格。(重点)

  3、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背过的《三字经》?能背诵一下吗?看来同学们依然记忆犹新。《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初读“老王”,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作者写作本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王身体有残疾、无依无靠、住处简陋、备受歧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方面的不幸。

  3、精读“老王”,品味人物。老王为杨绛做了那些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三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

  4、结合文章体会到老王是一个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研读“老王”,体悟情感。

  5、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她白送,也给了钱。女儿还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

  6、补充介绍杨绛和她的不幸遭遇。

  从杨绛的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比老王幸运得多。但从文革那个时代来看,杨绛也是不幸的。她称自己为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苦难的超脱和淡定的态度。她收获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她对老王也很好,也很照顾呀,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呢?

  杨绛和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其中还包含了什么呢?同情。她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三年,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怜悯。作者反思对老王,是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一再坚持不欠别人的情,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区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很显然,杨绛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好的标准。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省。

  文章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作品。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人物的形象。

  3、学会理解句子的含义。

  4、感悟爱的博大,关注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句子的含义。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正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话题。

  二、作家作品(时间预设:2分钟)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三、生字词(时间预设7分钟)

  四、学习课文

  1、课文写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相处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3)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2、细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老王和“我”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方法分析。)

  老王:例如(1)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王身体有残疾,生活艰难。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直僵僵”“镶嵌”表明老王已病入膏肓,却还来给我送鸡蛋,表现了他的善良。

  (3)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接着一层翳。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表明老王将不久于人世。为后面作者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4)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表明老王善良、淳朴。

  (5)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时:他只说:“我不吃”。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表明老王憨厚、老实。

  总结:老王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生活艰难、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

  “我”:例如:(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不嫌弃他)

  (2)“我”女儿给老王吃了大瓶鱼肝油(“我们”帮助他)

  (3)老王给“我”家送冰,车费减半,但“我们”当然不要他收费减半(“我”不欺负他)

  (4)送钱先生去医院老王不要钱“我”还是给了。(“我”不亏欠他)

  (5)老王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不要钱,“我”还是给了。(“我”不亏欠他)

  总结:“我”是一个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人。

  3、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愧怍”,指惭愧。愧怍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为不幸者做的还不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理解句子含义的答题思路:替换关键词——结合语境——结合实际(哲理)

  4、学习本文的启示?

  平等待人;帮助他人。

  五、小结:

  面对善良的老王,杨绛一家人可以去帮助,可以去关心,但始终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受助者,一个被同情的人,没有从心底真正接纳、真正尊重并关心他,这位文学大家为自己在能够帮助一位善良的不幸者时没能尽到责任而感到愧怍,为没能用一颗平等的心善待别人而愧怍。从而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