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懂得什么叫启事,写启事的作用。

  2、会写常用的招领启事,归还启事等,懂得启事的书写格式。教学重点:学会写启事

  教学难点 :写招领启事的注意点与书写格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说说什么叫启事?

  二、学习招领启事的写法与要求

  1、出示招领启事,说说这则启事公开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2、写招领启事有哪些要求?为什么物品的特征不要全写出来?

  3、说说写招领启事的书写格式。

  三、读下面这则招领启事,说说哪些地方不符合要求?

  招领启事

  我在操场上拾到十元钱,请失主到我处认领。

  红星小学 王小刚

  6月1日

  四、学生练习写招领启事。

  1、根据课后题1(1)写招领启事。

  2、集体评议。

  3、修改誊抄。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启事的种类很多,但格式基本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写一种寻物启事。

  二、学习寻物启事的写法

  1、读寻物启事,说说寻物启事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写寻物启事?

  2、写寻物启事要写明什么内容,注意什么?

  3、写寻物启事与招领启事有什么异同点?

  三、学生练习

  1、根据课后题1(2)写一则寻物启事。

  2、评议修改。

  3、誊抄在作文本上。

  四、课外练习

  1、请按照下面的内容写启事。

  (1)四(2)班陈亮同学在学样游泳池边拾到一件衣服,希望找到失主,归还原物。

  (2)学期即将结束,学校体育室在整理器具时,发现少了两只篮球,希望忘了归还这的班级速来归还。

  五、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问: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春()()()()()()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和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说()()()话()()()朋()()()友()()()春()()()高()()()

  5.指导书写以上六个字。

(五)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七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7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九篇

9.【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