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文中角色对话。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读好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请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们不用自己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他的大手替他们把桃子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球”。

  3、学写“球”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样才能把“球”字写漂亮呢?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王”变成“王字旁”后的区别。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他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45亿年了,所以我们称他是——地球爷爷。(板书:爷爷。)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读一读。(齐读。)谁能和地球爷爷打个招呼?(请学生说,表扬说话亲切热情的小朋友。)

  二、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创设情境,自读课文。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地球爷爷年纪大了,有几个字他总是念不准。小朋友,我们能帮助他吗?(能!)好!巧的是,他念不准的的字就在课文中。我们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平时自己读课文时,你会做些什么?指名说,老师建议:把预习时圈记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2、利用情境,认读生字。

  大家准备好了吗?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这些生字给读出来,就是这几个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能大声地念给出来?指名认读,随机正音。(这时,课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见了,字也打乱了,现在谁还会读?(随机点读、正音。)

  开火车读,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认读词语,引导学生说更多的词语。

  三、情境继续,研读对话。

  1、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说说小猴和小兔在森林里干什么,指导读好“唱啊,跳啊,真高兴!”

  树上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导读好“又大又红”。

  2、出示课件,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可口,我们再来读读桃子上的词语,把它摘下来吧!学生读词语。

  3、小猴想请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红的桃子高高地挂在树上,该怎么办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好“有礼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课件,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你有疑问吗?

  4、自由读课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集体交流,指名逐个读,评价提高,最后整合。

  重点读好:

  (1)小兔:礼貌;很奇怪(适当加动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说。速度较慢。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把书立好。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5、自由读一读地球爷爷说的话,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后知道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集体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带领学生根据词语初步理解意思,板书: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据课文,观看课件,联系生活:①说一说“地球爷爷的手能……”

  ②有表情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6、地球爷爷真厉害,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吗?

  老师演示磁铁和曲别针的实验

  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吸铁石把曲别针吸过来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爷爷一样有这样的引力,不过要比磁铁的引力大得多。

  7、列举有地心引力的现象,教师演示纸飞机现象,总结地心引力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现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读好?再读课文。指名读。地球爷爷的年纪很大,指导读慢,“很大很大”读好,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指名读。

  补充句子的练习: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能让( )

  8、师读最后一段,学生读。

  说话练习:老师刚讲完课,( )。

  四、情境小结,拓展阅读。

  听了地球爷爷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个人在果树下休息。忽然,“扑通”一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现象很平常啊,却引起了这个人的思考,后来他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是谁——(牛顿。)一只苹果给牛顿带来了什么呢?大家课后可以问问家长、查查资料、看看书,下次我们再来讲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八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6.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8.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9.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