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漂亮的明星照与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à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1、配上音乐,激起情感高潮:

  师:周总理开心,人们更开心,我们也开心。

  2、配乐齐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