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平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5=4

  竖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当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当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当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当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 二 课 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索性站起 霎时

  寂然无声 像获得赦免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