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杨氏父子》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篇二:《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要是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不需要回答。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 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出示课件: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岛上建立核潜艇的计划。罗斯福小声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说:“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讲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出示课题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二、 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3、 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 为设果,果有杨梅。“设”应该怎么解释?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思熟读: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课件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提示: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

  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_________。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_________。 可见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语言风趣机智)

  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四)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三、 总结拓展

  1、 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世说新语小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四、 板书设计

【《杨氏父子》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杨氏父子优秀教学设计

2.杨氏父子教案范文

3.《杨氏父子》的相关练习题

4.《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范文

5.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6.课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7.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0

8.《杨氏之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