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白杨礼赞》精彩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想】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的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_____________学射;纪昌学射___________。

  3、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⑵ 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时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三、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四、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学习任务概述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

  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

  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

  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 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单元课题四中的内容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新教材对化合价这一部分内容不要求认识化合价的定义,不要求认识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目和正负是根据什么得到的。这部分知识点和旧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变了。只可以简单的

  知道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而共价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只能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记忆解决。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几种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这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价。应该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对于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飞跃。对于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解题,课文给出的比较清晰,明了解题步骤、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六、评价量规

七、学习资源与环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八、问题情景创设

  在复习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含义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式中的这些数字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出本节的主题:化合价。通过举例分析化合价和化学式。通过举例分析硫化氢的形成过程,了解化合价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