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 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