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夜色》教学设计

  导语:《夜色》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夜色》教学设计,供各位参阅。

  《夜色》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夜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时候?谁能说说夜晚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

  问:黑天的时候你害怕吗?

  表扬不怕黑的同学,教师导入:孩子们怕黑是很正常的,在漆黑的夜里,老师一个人走路也会害怕呢,其实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夜晚也是很美的,你会看到璀璨的星空,微笑的花草,你会听到大地唱着无声的歌,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20课《夜色》。

  教师板书:20、夜色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把书拿好,身子坐正,用心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的好的夸夸他,出现错误的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4、去掉拼音读课文。

  (1)课件出示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学生试读。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呢?

  请学生读出相关语句。

  认读生字“胆”“往”“瞧”。

  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第一节第二句。

  问:小朋友的胆子那么小,妈妈想了什么办法?

  学生读出相关语句,学习生字“故事”。

  提问:妈妈的方法管用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学生读句子,学习生字“窗”、“还”“乱”。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的语气,男女生分读。

  (3)课件出示第二节第一句话。

  提问:爸爸是怎么做的?

  读出句子,认识生字“偏”,说说什么是“偏要”,再用这个词说句话。

  提问:散步时我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认识生字“样”、“微”。

  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用惊喜兴奋的语气来读。

  (4)师:从此以后,这个小朋友还怕黑天吗?

  课件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话,学生齐读,认识生字“此”“怎”。

  师:皎洁的月光柔柔的照着,小鸟在窝里安静的睡觉,多美的场景啊,老师特别想读读这句话,可以吗?

  师范读,学生用心听。

  指名学生读。

  (5)师:黑夜的到来,是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夜色笼罩下的世界,潜藏着生命亘古不息的无声运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除了微笑的花草,睡觉的小鸟,你还会看到什么呢?

  出示课件:夜晚的景色,引导学生表达。

  (6)师:夜晚的景色美不美?你喜欢不喜欢?以后天黑的时候你还会害怕吗?

  请学生带着感情齐读一遍课文。

三、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星星挑战赛: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挑战成功的大家拍三下手。

  2、出示字卡,学生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学过这篇课文,你眼中的夜晚是什么样子的,课后把它写在小本本上,并配上漂亮的图画。

五、结束语:

  白天的美是热烈而灿烂的,夜晚的美是沉静而甜美的,不管是哪一种美,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珍惜,用行动去感恩吧!

  《夜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课文的学习中,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通过课文的拓展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课文“补白”理解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夜晚的古诗吗?

  生:《静夜思》。

  师:大家来背一背吧。

  (学生背诗句)

  师:如霜的月光下,一位离乡的游子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童诗也与夜晚有关,它就是《夜色》。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书写课题)我们来齐读课文题目。

二、复习旧知

  师:上一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课第一课时,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学习了生字和词语,还划分了小节。

  师: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课件出示生字,生词)谁和他们打个招呼呢?(指名读生字词)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互读!

  师:读完后,有发现什么问题吗? (学生反馈出现的问题)

  师:我们来齐读送走他们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老师可想读一读这篇美丽的课文啦,我来读大家认真听,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这篇课文我们划分了几个小节?2、文中的“我”对于黑夜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

  生:这篇课文有两个小节,开始我是害怕黑夜的,后来我不怕了。

  (板书:怕——不怕)

四、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1、体会感受,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很害怕黑夜呢?

  生:“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师:我认为黑夜里有什么?

  生:妖怪,怪兽,鬼······

  师:你在害怕时会有什么表现呢?

  生:心里紧张,声音变小。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你读的声音这么小,我仿佛看到了文中的小朋友不敢看窗外时躲闪的眼神。

  师:大家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不再害怕黑夜了呢?

  生:小朋友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师:是呀,夜晚的小草依然翠绿,夜晚的花儿依然那么美丽。它们都像白天一样美好,向我们微笑。夜晚还有什么像白天一样美好呀?

  生:夜晚有星星,月亮······

  师:胆小的我不再害怕黑夜,看着美丽的夜景,他的心情怎样呢?

  生:兴奋,激动,开心。

  师: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齐读)

  师:胆小的我是怎样变勇敢的呢?

  生:有爸爸妈妈的帮助。

  师:爸爸、妈妈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呢?

  生: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去散步。(板书: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散步)

  师:“妈妈的故事讲了又讲”一个“又”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妈妈讲了很多故事。

  师: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妈妈对孩子的期盼呀。爸爸是怎样拉我去散步的呢?

  生:“偏要”。

  师:什么是偏要,你可以换个词语吗?

  生:硬要,非要。

  师:一个“偏要”又凸显了爸爸一定要改变我胆小的决心和信心呀。

  师:朗读的时候有些重点词语我们可以重读,以此来更好的表现课文。来我们试一试吧。

  (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师:拉着爸爸的大手带着妈妈的期盼,我确定我不再害怕黑夜, 我”出发了,好奇的我发现了与往常完全不同的夜晚。我会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在夜里散步我会看到(          ),会看到(         ),还会听到(       )。(请学生填空。)

  师:鸟儿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和妈妈一起。睡得可香了。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这么小声读,为什么?

  生:怕把小鸟吵醒了。

  师:你真有爱心。我们一起像他一样读一读吧。

五、整体再现,感情朗读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美美的享受一下朗读的美好吧!你认为怎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就怎样去读,去表演。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六、拓展延伸

  1、 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2、  夜晚在古人的眼里不仅美丽而且很有魅力,“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名句都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清朝诗人査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来领略一下另外一种夜色。

七、总结

  师: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在转角处,世界是如此美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