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⑵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⑶ 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学生自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讨论探究法:

  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

  设计二:(从不识字的女工阿长与《山海经》有何关系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阿长这个人物曾经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呢?(学生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山海经》则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三、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

  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⑵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⑶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⑷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⑸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教师明确:

  ⑴ 客气。

  ⑵ 害怕着急。

  ⑶ 神秘不可揣摩。能够理解的。

  ⑷ 害怕。

  ⑸ 渴望羡慕。

  师生共同探究疑难文句:

  ⑴ 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

  ⑵ 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⑶ 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

  ⑷ 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⑸ 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

  ⑹ 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

  2、速读课文,列出阅读提纲,概括复述要点:

  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去掉了等;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复述要点提示: 称呼的来历 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 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 买回《山海经》。

  3、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师生评议。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阿长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中表达鲁迅对长妈妈感情的句子和最感动自己的地方。

  抓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流动。如:

  ⑴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⑵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⑶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⑷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⑸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⑹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教师小结: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她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双重色彩。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思考: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