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团圆》教学设计

  《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的味道,父亲对女儿的爱,父亲对妻子的爱,一家人在短暂的“年”里,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团圆》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团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的能力;深入课文,挖掘材料的能力;感受文本,体会文章中心主旨的能力。

  方法和过程:通过梳理小说脉络,分析文章材料,明确材料的选取以表达课文主题为指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海峡两岸企盼团圆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研究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

  一、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导入:

  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当代诗人,他把自己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思念融入《乡愁》这首诗中,曾深深打动了多少母亲和游子的心。而“团圆”这个主题,也成了半个世纪以来,海峡两岸人民吟唱最多的诗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团圆》这篇课文,在昨天已经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篇课文的选材是怎样为主题服务的。

  二、进入课文

  1、先请一个同学来简要地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帮助我们大家回顾一下《团圆》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根据XX同学的概述,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脉络,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呈现给我们几幅不同的画面。

  一(1~2)背景概述

  二(3~10)初登小岛

  三(11~12)扎根小岛

  四(13~14)炮击受伤

  五(15)伤愈回岛

  3、作者集中笔墨叙述的有那几幅画面?这就是文章选取的材料。

  4、第二个画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小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找找原文、对比)

  思考:①这样的工作环境是怎样造成的?

  ②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小先生的工作环境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什么联系吗?

  反衬出“小先生”和人们盼团圆,想统一的愿望。

  5、尽管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如此之大,但是,小先生有没有动摇留下来的决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课文第12自然段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一学生朗读)

  提问:①我们还记不记得这位小先生第一次上课被炮声打断时的反应?

  脸色煞白,课本从手里落到地上,还是学生把课本捡起来还给她的。

  ②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③这段描写体现了什么?

  但是渐渐的,这位小先生不仅不害怕炮声了,而且学会了适应这种生活,并且自己寻找乐趣。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静谧(安静)、老校长静静地欣赏,炮声却打断了笛音(残酷)。

  就在炮声中,小先生的话……

  我们来找几个形容词来送给这位小先生好不好?

  镇定、勇敢、乐观

  ④在这个岛上,除了小先生,还有谁是同样的镇定、勇敢、乐观?找出文中的原句来说明。

  老校长:“不会老是这样……”

  “我们的学校叫大炮毁了,我们的教育可是毁不了的”

  学生:……

  村民:第11段

  ⑤他们乐观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说,这种乐观,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基础上的?

  追求美好生活、相信两岸团圆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

  (群体形象更真实,体现主题)

  6、文章呈现给我们的第四幅画面就不那么美妙了——小先生受伤。

  提问:①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②他们当时正在做什么?

  ③齐读这段文字。

  鲁迅说:悲剧就是要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一个人月团圆的场景被毁灭了,这是不是悲剧?

  为了使这场悲剧更具有震撼的效果,作者在这场悲剧发生之前给我们做了很多铺垫:美丽的夜空、悠扬的笛音、善良的小先生、可爱的孩子、纯朴的村民,但是这一切美好的材料,都在一刹那间打破。这样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很大的心理落差。那么,你作为读者,读过这段文字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

  ……

  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把整篇文章推向了一个高潮:正因为两岸还处在分裂对峙状态中,所以团圆的主题才变得更迫切和重要。

  7、前面几个材料已经把主题烘托得非常鲜明了,最后加上一个结尾,小先生为什么还要回到小岛上?(心愿未了)哪里体现了她的心愿?她写了一封信给乡亲们,谁来朗读一下信的内容?(感情真挚、对团圆充满渴望)这是小先生渴望团圆感情的一次最集中的体现。

  8、总结:归根到底,材料的选择都是要为文章的主题中心服务的。无论是直接点明主题还是侧面烘托或者反面衬托,能够为主题服务才是选材的基本要求。

  《团圆》教学设计(2)

  一、阅读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

  2、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二、阅读重点难点:

  1、阅读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2、阅读难点: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图书《团圆》

四、阅读过程:

  (一)、阅读前。

  1、回顾本学期看过的绘本。

  (这学期,我们几乎每周都上一节绘本课,看看这些图片,还记得它和哪本绘本有关吗?)ppt

  《我爱你,妈妈》、《带来幸福的酢浆草》、《流浪狗之歌》、《爱心树》、《雪人》、《花婆婆》、《鸭子骑车记》

  2、引出《团圆》。

  (这些都是外国的绘本,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中国绘本,中国绘本比外国绘本多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国味道。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你觉得哪些是有中国味道的?待会读的时候请你留意一下这些中国味道。)

  (二)、阅读中。

  1、读封面。

  封面就像书的脸,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看,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外国绘本很多都是作者和画者同一人,而中国绘本很多都是分开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余丽琼,而画者是朱成梁。

  团圆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候,家里人会在一起团圆呢?

  绘本的封面一般会有主人公,你猜猜是谁?仔细观察她的表情,你有什么发现?

  2、读前环衬。

  看看前环衬,它为什么是碎花花样的呢?(和碎花床单的颜色一样)

  3、读版权页。

  这本书把版权页单列出来了。而且在版权页中,有一本日历。上面的时间便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除夕,除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在除夕干什么呢?(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

  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想把这本书送给她的家人。

  4、读扉页。

  这本书的扉页比较特别,它已经和正文融合在一起了。

  5、读正文。

  ①预测

  第1页:图画书的诱惑就在翻页之间。因为什么?

  第11页:第二天是谁吃到了好运币呢?

  第24页:你知道她的好运硬币在哪儿吗?

  第31页: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②提问

  第4页:“我”为什么吓得大哭起来?

  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来了,你看到爸爸什么表现?

  第24页:你知道在哪儿吗?

  第26页:“我”为什么不要?

  第31页: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第33页:爸爸在想什么呢?

  硬币丢了的时候,毛毛这么着急,为什么她又舍得把它给爸爸呢?

  ③练习说话

  第8、9页:谁给这一页配上文字?天快黑了,我和爸爸……白色的小猫……隔壁的阿姨……树上的彩灯……邻居家的灯笼……绚丽的烟花……

  第15页:猜猜毛毛会说什么?

  第17页:爸爸还忙了什么呢?

  第20、21页:大街上可热闹了!有人在……有人在……有人在……

  第25页:这一页没有文字,你看到什么了?你还看见什么了?你呢?

  第28页:我梦见……我梦见……我还梦见……

  6、读后环衬。

  这本书的后环衬和前环衬一样,也是碎花花样,想一想,书上的哪些地方还有这种花样?(窗帘、服装、围巾、被子、枕头、靠垫、手套)

  7、读封底。

  看看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想一想,当爸爸从忙碌的工地上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张全家福,看到这枚好运硬币,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三)、阅读后。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一个长长的故事,能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往往有几个画面。现在请你和小组同学交流:哪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t)

  3、还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吗?

  我来给你们讲讲余丽琼的故事。

  她的小名也叫毛毛,那时候中国很多孩子都叫毛毛,只是姓不同,姓陈的叫……姓李的叫……,余丽琼叫……如果大家在院子里玩,有大人喊毛毛吃饭,就会有人问“到底找哪个毛毛嘛?”

  她爸爸也是一个常年出差的建筑师,有一次,他一年多才回家,毛毛不让他靠近,爸爸很伤心,就找了个有相机的朋友拍全家福。于是,妈妈搂着哥哥,毛毛坐在爸爸的腿上,他们照了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所以,毛毛在版权页写(ppt)。

  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再来理解这本书,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4、书读完了,你在书里找到中国味道了吗?(花灯、灯笼、春联、舞龙灯、逛庙会、包汤圆、建筑物、碎花花样、梳妆台、锯子和木架子、汽车、理发)

  5、中国绘本用水墨用油彩绘出了中国味道,很值得读。推荐大家阅读这些中国绘本。(ppt:《纸马》《小石狮》《京剧猫》《九色鹿》《花娘谷》《老鼠娶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