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三)剖析例题,加深理解。

  1、师生共同完成25页例5,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由学生体验完成,不足部分由教师讲解。

  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以例题的解决为主线,教师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如例5中0-7=?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突破本节课重点,减号的变化和减数的变化。

  为了丰富本节课教学内容,拓深知识,补充例题(-2/5)-(-3/5),1/2-1/3,(2/5)-(-3/5),-(-1/2)-1/3等,师生共同完成例题时,学生多次回顾“一个不变,三个变化”,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亲身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规则进行减法计算。

  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由学生分组竞赛处理:26页练习1,2,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练习,投影时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让其它犯同样错误的同学加以督查改正,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作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大量的鼓励。互相交流的完成练习方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为了拓展知识面,加强知识巩固,可加大练习量,在练习中设计典型类型如:0-(-30)=?,30-0=?,-30-0=?,0-30=?等。从练习中得出: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

  辅助教学工具:投影仪

(五)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a、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b、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c、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计算,即a-b=a+(-b),由学生总结完成,感知新知识理念,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材30页3、4题,作业是巩固减法法则的实际应用,通过作业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适量增加课外思考探索题,使本节课知识余意未尽到课外。给不同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

  本节知识容量适量,从温差问题引入新课,总结规律——例题剖析——实际应用,步步落实,层层深入,严谨求美。温差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鼓励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有较强的认知,理解并应用。学生学习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设计说明

  教师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整节课的知识贯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充分体现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篇三: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 目标揭示: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

  1、利用一组简单的填空题复习引入,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明确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 )+8=-13(2)( )+( - 7)=2

  (3)( )+10=9 (4)( )+6=-13

  (5)( )+( - 3)=2 (6)( )+2=-8

  2、创设情境,由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感受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多媒体呈现教科书61页图片,提出问题:乌鲁木齐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为-3℃,这天乌鲁木齐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 教学展开

  1、提出猜想,探索验证。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探索,自己得出计算方法。如可以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计算温差,或采取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温差,从而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问题2:如何计算4-(-3)呢?

  2、总结归纳。通过一组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

  50-20= ,50+(-20)= ;50-10= ,50+(-10)= ;

  50-0=,50+0=;

  50-(-10)= ,50+10= ;

  50-(-20)= ,50+20= .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3、反馈运用。利用例1规范解题格式后,请学生板演小练习,乘胜追击,完成随堂练习的口算,在此过程中巩固熟练减法法则。

  例1.计算 :(1)(-3)-(-5); (2) 0 - 7

  例2、例3由学生自学完成,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8844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三 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进行巩固练习。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转化的思想方法:

  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四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高效课堂》P27-28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模板三篇】相关文章:

1.《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2.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3.有理数的减法测试题及答案

4.《有理数的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5.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6.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7.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8.《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