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小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的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小块不规则固体(如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究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的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课前准备:天平,小石块,水,酒精,量筒和量杯,相同的两个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生活中我遇到的几个问题:1、奥运金牌是金做的吗?2、首饰店的广告“纯金纯银制造”,可信吗?3、实验室里的钩码是什么材料制的呢?

  实际上,我们可以测出制作物体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判断。

  二、新课教学

  1、测量的原理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 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物质的密度可以测量,只要测量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m/V,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1)怎样选择量筒?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

  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70ml液体,应选用 100ml量筒。

  (2)怎样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3)量筒的刻度应向哪边?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不少化学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

  (4)什么时候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

  (5)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50ml 100ml 250ml 500ml)

  3、探究: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 盐水密度的实 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三、归纳总结

  1、测量形状规则固体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

  (2)用刻度尺利用数学方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

  (3)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2、测量的液体密度

  (1)常规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

  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④用公式;得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由于烧杯会粘有一部分盐水,测量结果中测得的质量与体积没有统一而导致测量结果有误差。

  (2)优化后的步骤

  ①在烧杯上盛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中剩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④用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

  (1)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方法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拴住物体,把物体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2)测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采用“压入法”或“助沉法”:

  采用“压入法”的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铁丝或大头针将物体按压没入水中,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采用“助沉法”的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用细线系住助沉物(如铁块)和被测物,助沉

  物在下,被测物在上,相隔一定距离,只将助沉物全部沉入水中,测出水和助沉物的总体积V1;

  ②将被测物和助沉物一起全部浸没入水中,测出水、助沉物和被测物的

  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四、作业

  1、P17、《动手动脑学物理》1-6题

  2、《课时先锋》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1、测量原理: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用公式计算密度。

  2、量筒的使用:

  (1)原理

  (2)量程和分度值

  (3)使用方法:放平、看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减小实验误差,优化实验方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2.《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3.八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4.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5.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

6.《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7.密度的测量评课稿范文

8.《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