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电阻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篇一:电阻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为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这些内容是学习第四节“变阻器”的理论基础。作为电学中三大基本概念之一,“电阻”处于枢纽和核心的位置。因为电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电阻,各种用电器的功能实现决定于所用电阻的性质和特点,人类对电学规律的探索、各类用电器的发明,都离不开对电阻的研究。仅就初中所学电学知识来说,电学中所考查的难点问题也离不开电阻, 因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流的改变,电流的改变会引起电功率的改变。所以本节内容在为学习“变阻器”作准备的同时也为后续电学知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导入新课”可依据教材提示,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或教师的课堂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导线多用“铜”和“铝”来制作这一事实,引出问题,从而展开探究。

  “演示实验”通过把长短、粗细相同的不同导体(铜丝和镍铬合金丝)连入电路中,观察灯泡明亮程度的变化,来获得不同导体(相同条件下)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信息 。电阻概念的引出是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教师进行演示时可以多选取几种材料进行比较。本实验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二是表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硬性地将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后得出,即要把电阻概念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具体,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电阻”概念的教学,教材是以电阻的定义、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换算关系。教材没有给出电阻率的概念,而是在后面的小资料中给出几种“长度为1 、横截面积为1 2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这样处理既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向学生渗透电阻的本质特征是表征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可从生活中的高压线又粗又直,而电炉丝又细又长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条件好的学校可设计成分组实验完全由学生进行探究,而教师进行指导。如果学校实验室中镍铬合金丝较少或不易买到,也可用电炉丝(主要成分为镍铬合金,买来后将其拉直即可)来替代进行实验。

  “科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半导体和超导现象,利用电阻的知识,进一步说明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升华。由于半导体的应用已很广泛,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对启发学生思维,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都大有好处。

教学重点:

  1.电阻概念的建立。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法。

  2.难点是: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课前准备:

  示教电路板,多媒体,电流表,小灯泡,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相同横截面积(0.16 2)、不同长度(10 c和20 c)的镍铬合金丝各一段,相同横截面积(0.16 2)、不同长度(10 c和20 c)的康铜丝各一段。

篇二: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演示导入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

推进新课:

  一、电阻

  1. 探究实验,感受新知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导电情况。

过程:

  (1)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实验电路图见上图)。

  (2)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提示:为了研究各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铁线、铜线、镍铬合金线(电炉丝)、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干电池(带电池盒)、电流表、导线若干。

学生实验步骤(参考):

  ①将镍铬合金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②将镍铬合金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铁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③将铁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线,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④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发现小结: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灯泡亮,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灯泡亮;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电流大,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大。小灯泡亮时电流大,小灯泡暗时电流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