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篇一: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设计与教学

  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特别是认真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必要途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做好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教学设计及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设计,比其他类型课的要求更高、设计更精、考虑更全。

  1.在备课时要对本次实验有全面、彻底的了解。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论,了解仪器的规格性能以及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

  2.在课前对分组实验的组织工作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根据实验室器材尽可能地多分几个实验小组,设置小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提高小组活动的有序性,以使分组实验迅速、有序地进行。

  3.课前向学生介绍实验课的流程。要求学生按照流程并听从教师指挥行动,以免课堂秩序混乱。

  4.课前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5.课前教师还应深入实验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整、齐全。对个别较难的实验还要亲自动手做2~3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有些实验还应配备相应的维修工具。如,在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安培表、伏特表的接线柱底脚螺丝易脱落,就应准备螺丝刀、尖嘴钳、小扳手之类的工具。导线线头容易断掉,应准备剥线钳或火柴等。此外,有些导线外层绝缘皮完好而内部金属线断路,个别小灯泡因质量问题灯丝也易熔断等,就必须备有万用表,及时予以检查、更换,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否则,学生在实验时会因缺少某一器件而无法进行,从而影响课堂秩序。

二、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对初中生来说,听、看与动手操作是有距离的,因而教师的指导要勤,观察学生操作要细,才能保证各组实验顺利进行。

  把握好指导的内容:

  (1)知识性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和结论以及仪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等。

  (2)技能性内容,包括实验基本操作要求等。

  如测固体密度的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前将游码调零;

  ②用镊子取放砝码;

  ③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④先测质量后

  篇二:浅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摘 要:当代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全面开展,从已构成弊病的应试教育到当下的全面素质教育,再到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概念、团队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针对物理这一以实验为根本的自然科目,那么实验就是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特点,还是提升物理教学品质的关键。而实施分组实验是实验环节的一个核心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实践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有的学生动手有的则不动手的情况,若教师管理不妥,还会出现非常杂乱的情况。要进行有秩序的实验课,分组这一程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设备完善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不要太多,最佳的分组实验方式为一人一组,或者将学生分为小班,增加教师的课时,无需增加学生上课的次数。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学生达到观察、操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且课堂秩序也会随之提高。

二、教师进行讲解示范

  教师在实验环节中要有正确的操作,让学生在旁进行观看,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故意做一些典型错误操作,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将这一类演示在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会适应教师在教室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在教室进行试验过程的演示可以让学生静心听讲,认真地观察实验操作。之后再带学生到实验室,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进行操作、记录,并进行归纳,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感受探究的过程,学习合理的探究模式。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环境中去去观察、操作、总结以及感受。

三、培养骨干

  我在实验前,将胆子大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培训”,让这些学生可以掌握课程基础实验的操作,在上课的时候,将这些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小组,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帮助同学完成实验课,通过这种措施,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要规范分组实验制度,科学地配置实验小组,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勇于创新。要做到,学生可以自行完成的,教师不予帮助;学生没有能力做到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提

  篇三: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用物理仪器和实物进行的实验演示,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模型、实物,用投影教具进行操作演示,放映物理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等声像教学片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的演示,新一轮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重构新型的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念,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开始从知识本位和训练技能本位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演示方式从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变为重视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从老师中心转向关注学生主体,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就要更加科学、更加精细。

1 注重演示实验导入的情景化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课堂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所起得不同的,有的演示实验是用于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是演示实验是用于提供感性认识,引起学生思考;有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有的是用于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等等,但所有的演示实验的导入应该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在生活化、理论经的背景中引入演示实验,学生会备感亲切,从而形成对科学美的一种向往追求,当学生全神贯注于观察实验时,他们会感知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也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1 “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提供大气压存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设计了“一张纸托起一杯水”在展示实验仪器的步骤中先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演示实验,拿着一个教师事先准备用纸板盖好的空杯。反它们倒立,可以看到纸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杯中掉在地面上,在学生观察到常见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再开始进入演示实验主体,在杯子中注满水,将纸板盖在杯子上,然后提问:如果把它们倒置,纸板和杯中的水会掉在地上吗?绝大多数同学会认为水和小纸板因受重力而掉在地面上,通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纸板和水没有掉下,稳稳地托起了杯中的水,大多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使纸板能稳稳托起杯中的水呢?是大气压??通过情景化的演示实验导入的设计,启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