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范文(2)

时间:2021-08-31

沧海桑田

  [讲授新课]

  1.设置悬念 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2.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4.学生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