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读中感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五、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

  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③我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我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