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 (2)三代 (3)温馨的家庭 (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 ①交叉路口

  拟 ②家

  标 ③感人的画面

  题 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