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篇(3)

时间:2021-08-3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

  过新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会,还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压岁钱。同学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

  3、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一块探究吧。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交谈确定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等。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4自然段:

  ⑴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⑶ 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啊!谁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仅饱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回到家爸爸还会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爱她,她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我想,此时小女孩的悲惨可怜已经拨动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弦,谁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⑷ 可是当时的小女孩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终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

  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学习5~11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

  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幸福、快乐、暖和、温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⑵ 可是,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试着读一读,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⑶ 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愿意读的一块读。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句子。)

  再读一读,想:

  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带着这样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赶紧擦着了整把火柴,这时,她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5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课文图片。

教学目标

  1.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

  2.介绍作者简况: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审题激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精选学生的问题)

  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整体理解,促进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的苦与乐。

五、练习运用

  1.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个盒子里面有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谁愿试摸题目来解答。

  2.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开拓延伸

  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并作简要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

  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