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一课的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补充内容

  食指诗二首:

  1.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