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21-08-31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统计》教学设计合集

  1、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2、能说出几个你看过的动画片的名字吗?(叫几个学生说一说)

  3、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

  师:最近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正在进行“小朋友最喜爱的国产动画片”评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展示参加评选的动画片片段。)

  师:1、都有哪几部动画片参加评选呀?这几部动画片小朋友都看过吗?

  2、你喜欢哪部动画片呢?为什么呢?(学生说)

  3、你想知道在我们大家心中哪部动画片最受欢迎吗?(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

  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西游记》,也有小朋友说《围棋少年》,还有小朋友说《猫和老鼠》,到底谁才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动画片呢?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1、举手表决

  2、投票

  3、统计

  师:我们今天就来统计一下。

  (板书课题)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部动画片最受大家的欢迎?(投票选举)

  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选票,请你写上这四部动画片中你最喜欢的一部的名字,然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之后放进投票箱里,明白了吗?

  (学生很快的完成投票过程)

  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1)、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一张一张统计)

  (2)、我们可以找一个唱票员,来读出选票,那么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找一张纸记录)

  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了评选表,你们可以在评选表的响应的位置记录。(大屏幕展示评选表)

  (3)、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呢?(正字等方式

  (4)、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好,我们先请上来一位唱票员,谁愿意?(筛选一名同学)请唱票员选一名小助理一起完成唱票工作。

  (5)、先试一张票,看学生能不能正确记录,如果能就叫学生继续唱票直到结束。

  3、制作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喜欢谁的人多,喜欢谁的人少?

  生:可以用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统计图?

  生1:从下往上画。

  生2:动画片的,名字画。

  生3:一个格代表1个人。

  生4:不,一个格代表2个人。

  生4:不,一个格代表4个人。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就先以一个格表示1个人,我们先来画一画。

  师:喜欢《机器猫》的有18人,格子只有6个,不够了怎么办?

  师: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想想办法,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一下吧。

  (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并在适当的时候把画得正确的条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得想法。)

  师:《机器猫》有18票,4个格子表示16,那还有2怎么表示呢?(可以用半格表示)

  (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统计图,老师巡视。)

  4、展示统计图。

  教师选一些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全班展示,并请同学点评,老师点评。

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

  1、自学课本的94页例一,并完成相应的内容。

  2、做书上的练习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的统计结果也出来了!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二年级下册《统计》设计思路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现场统计喜欢动画片的情况,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喜欢动画片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每一格代表几,变教师的“教” 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呢严怎样能使表格变短呢?再到“你想怎样又快又准确的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情况呢?”,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