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实录:
片段一:
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其实不仅仅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不信,请看: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课件出示)
一位同学在经过同学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同学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文具盒里的文具散落了一地。(课件出示)
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甲:先向他说声对不起,再帮他把文具盒收拾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学生乙:先表示歉意,再帮他把文具收收拾好。)
(简析:虽然只是一节数学课,但是只要能够用作思想教育的内容,决不能轻易放弃。在这里的处理,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来,而且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来,这样越是离学生的生活越近,学生越有兴趣去学习,也就越容易学好,同时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声地渗透在其中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这位同学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掉在地上的文具盒及散落在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像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两支铅笔)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简析:课前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课间的活动照片,一则:从课件采集的角度来体现数学来自生活的数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则:让学生觉得自己就生活在数学问题当中,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思考问题,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三则: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时刻关注他们,满足他们期望得到关爱和注意的心理。)
片段二:
2、探索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学生展示后,还有要补充的吗?
2)老师这里出示的是一些常见的情况(课件出示)
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分类呢?思考一下,小组内可以小声讨论,注意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甲:分成三类,第一类没有连在一起的,第二类是交叉在一起的,第三类是T字形的。师:你还给这种形状起了一个名字呀,好,不错,有意思。
学生乙: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相交的,一类是相交在一起的。
学生丙: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没有连在一起的,第二类是交叉在一起的,第三类是交叉成十字形的,第四类是T字形的。)
小结:同样是这些图形,我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3)我们选取其中一组分类的情况继续研究下去。
(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分类)
(简析: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要能真正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否则新课标所谈的三点有关数学学习的目标便无从落实。但是课堂上让学生打开思维,充分地思考、探索,开放地讨论、发言,如果没有把握住关键之处的思维引导,有可能会出现为参与而参与的情况,直接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思维的无序。两次放开让学生去思考和发言后,通过一两句关键的引导语,“老师这里出示的是一些常见的情况”,“我们选取其中一组分类的情况继续研究下去”,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和发言内容。既承接了教者安排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开放地讨论、发言,让学生觉得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又避免出现失控的教学。)
片段三:
7、拓展巩固。
1)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要是给一张这样不规则纸,你能找到平行与垂直吗?
生:不能直接找到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动手折折,可以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动手试试吧。
3)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
5)同学们真不简单,竟然能在这样的一张纸上通过自己动手折出平行线和垂线!
请把这些纸收拾起来,吃课间餐时还有它的用途呢?我们连一张纸也不要浪费。
(简析:学生是需要不断地进行鼓励的,正如赏识教育专家周宏先生所说,孩子是夸出来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安排学生在不规则的纸上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后,让学生作出展示,同时肯定他们的作品和表示赞赏,使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更有兴趣去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反思:
数学知识由于本身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比较多,同时又由于数学知识点之间较强的系统连贯性,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作了适当的调整。但要想让学生学得更好,兴趣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下手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切数学知识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发明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利用学生身边的发生的事情去揭示数学问题,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去引导思维,能很好地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这种相互联系,更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素材实在是太少了,一是数学教材的编排没有更多地考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是即使教学中重新组织教材,选择相应的素材,素材的采集有相当的困难。另外,现在的孩子所能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单一,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见过农村有的一些动物;所能参加的生活历练太少太轻,甚至很多孩子不会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更加不会去经历一些自己生活圈子外的能做的事情,这些因素也给素材的采集和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数学教学工作将是一个很有份量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