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的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展示和想象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感情,感悟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

  (2)通过启发、引导、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初步感知诗歌对比、反复等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内心蕴藉着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战火中的孩子的美好祝福。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中那个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写作背景:

  1990年8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诗人高洪波亲眼目睹了在战火中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内心极不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①思考:一共有几个小节?用序号标出来。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沙漠蜥蜴轰隆隆梦幻

  频频绿茵茵散落阻挡祈盼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一小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并把这个地方前后不同的景象分别用“_”“﹏”标出来。

  2、作者在第一小节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情景?(大海)

  大海原来是什么样子?(海鸥的乐园)现在呢?(巡弋的战舰和水雷)“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小节内容吗?(战舰和水雷成了海鸥的不速之客。)评议学生所说。

  3、诗中还写到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四小节,然后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小节。

  第二小节写了沙漠,本应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现在却充斥着大炮的轰鸣;

  第三小节写了夜空,本应属于星星和月亮,现在频频发射导弹打扰了星星的安宁;

  第四小节写了草地,本应滚动欢乐的足球,现在却满是地雷的碎片。

  4、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发现了第二、三、四小节和第一小节在结构上的相同点,谁给大家说一说?指名说。

  5、对,它们的相同点就是这四个小节都把原先的情景和现在的情景放在一起写,这种方法叫什么?(对比)

  6、你们能把这种对比读出来吗?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前四小节。再指名接力读。

  7、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原来的样子”的句子女生读“现在的样子”的句子。(师提示,不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8、“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四句的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这一句?(抗议、憎恨、愤怒)

  9、让我们来读一读诗人的四个质问,每组读一遍。再来一次,好吗?如果是你,看到我们的家园被毁,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问一问?(痛心,愤怒,遗憾,不解…)指名读,齐读。

  10、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能回答为什么吗?(学生围绕战争的罪恶来谈。)

  11、带着对战争的抗议和憎恨,一起来读1—4小节。

  四、升华情感,拓展补写

  1、除了这些,诗人内心深处还有什么?请你读一读第五节。

  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词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第五节?(希望、祈盼)

  3、希望和祈盼有什么不同吗?请你用祈盼的语气来朗读一下。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尽情地朗读第5节。

  4、指名读,师评议,读得真有感情,“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这些和平社会环境里少年儿童来说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战火中的孩子们”竟然要用“祈盼”,这都是因为——(学生齐说:战争)这罪魁祸首是——(战争)。

  5、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来高声朗读第5节吧!

  6、同学们,诗结尾处运用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