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身为一名老师就需要提前做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税率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税率的教学设计

  税率的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仔细阅读教材10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2.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什么人需要纳税?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了解税收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3。(自主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读题,汇报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已知营业额是30万元,税率为5%,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思考如何运用所给信息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尝试列式,师指名板演。

  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5.讨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接受本题解法有困难的同学,可结合线段图讲解:把营业额看作单位“1”,因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所以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营业额的5%,即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3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用纳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

  某饭店11月份上缴营业税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饭店11月份的营业额为多少万元?[指名板演:3。5÷5%=70(万元),并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4页6、10题。

板书设计

  税率

  例3: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税率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三、课堂巩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