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以改编诗剧、做诵读脚本的形式来把握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从而进一步探索人物的复杂的心理变化,品得散文诗的真味。

  1、今年是屠格涅夫逝世120周年,为纪念屠格涅夫逝世120周年,我们把他的这首含蓄优美的散文诗改编成诗剧搬上舞台。做这项工作,首先就得把它进行改编。应该进行怎样的设计和加工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重点讨论:舞台背景的布置人物对话的处理(语态、动作)

  举例:

  舞台背景的布置:采用黑色幕布,在上方布置一盏小小的不是很亮的灯……

  (叙述者)我看见一座大楼。(低沉,缓慢,滞重,后面较长的停顿)

  (大楼深处传来的声音)“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吗?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在等着你?”(慢吞吞、不响亮,带点寒气)

  老师的处理并不一定很恰当,我只是提供一个样式。下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琢磨,帮老师完成没有完成的部分。每个同学先自己做诵读注本,然后可以跟同桌讨论、交换看法。(教师巡视,跟学生交换意见)

  2、同学们交换看法,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更为合理的看法。交换的看法可以是对某个角色朗读时的总体感受,也可以是对某几个句子的朗读感受,也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评议。)

  ▲大楼深处传来的声音: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带点寒气的,冰冷的,阴森森的,沉闷压抑的,给人威压感的;但又是关切的(第10段、第14段可以明显得看出)。可以请同学试读、示范。

  ▲俄罗斯姑娘:革命者,有坚定的信仰,坚决果断,有毫不畏惧的革命精神,

  ①看法一:朗读时声音应该洪亮、干脆、有力、昂扬。

  理由:俄罗斯姑娘的回答简短,干脆,坚决,她是一个坚决果断的女革命家,(三个“我知道”,一个“这我也知道”,两个“是”)。

  ②看法二:带省略号的地方该怎么读?停顿长一点,不必读得过于斩钉截

  铁。理由:省略号的好处:A表现人物内心的迟疑,犹豫,思考。

  B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具体,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丰富,

  C而且使文章起伏变化

  D留给读者想像的余地。

  她对于她所参加的革命是经过深思的,是成熟的理智的选择,并非一时的感情冲动,她的选择是对自己信仰执著的表现,经过思考的选择是经得起时间和苦难的考验的。

  ③看法三:“我也准备去犯罪”,可能应读得沉痛一点。姑娘的声音总体上应体现姑娘沉着、冷静的、执著,有力但不一定要洪亮。

  俄罗斯姑娘在进入大楼前,有的是冷静和沉着。她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歌,也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狂放。

  你愿意用你学过的诗句来表达你对这位姑娘的敬仰之情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路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叙述者:并非纯客观的叙述,也应该也一些变化,抒情一点,渲染出俄国社会的压抑、严峻、可怕的氛围。

  “一个傻瓜!”(一字一字读,短促,降调)“一位圣人!”(升调,高扬)

  你愿意姑娘听到“一个傻瓜!”这句话了吗?她如果听到,她会后退、后悔吗?她会怎么想?她早知道她如果跨入了革命这个门槛,等待她的将是什么,她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她不后悔自己选择了充满苦难的革命道路。讨论到这儿,我想到了他想到了美国波士顿政府对面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前的马丁牧师的那段铭文: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起来为我说话了。)

  3、接下来大家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心情?自告奋勇上来还是推荐三位同学上来表演。(朗读表演结束老师是很满意了,当然搬上舞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想把它搬上舞台吗?咱们课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