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7)教师适时讲联想和想象的有关知识后,指导学生表述第一问的答案:诗的材料是指少年看到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一情景交融的情形;并适时点拨:情景交融正是诗的特征。

  (8)组织读诗,回答第二问。

  ①师:这诗的材料少年是怎么得来的?

  ②生(不假思索):一看二想。

  ③师:看好说,这想好像要费点神。少年是在什么状态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读读,体验体验,能发现点什么?

  ④生:出神。

  ⑤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⑥生:第5自然段中两次出现看得出了神。

  ⑦师:那第2、3自然段中的联想和想象也是这样吗?

  ⑧生:(读课文,恍然大悟)是的,第4自然段就表明少年已经看得出了神。

  ⑨师:大家现在能回答怎样才能收集到诗的材料这一问题了吗?

  发现美好的事物,认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

  ⑩师:还要及时记笔记。

  这一问题中含有课后的理解探究要求题,也可突破联想和想象这一知识点,还包含对积累诗的材料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这是本问题的价值所在。教学紧扣文本,调动体验,精讲知识,通过激励解读中对文本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为进一步探究创造了条件。

  2、作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有无问题?

  (2)生:我是一个少年,不是作者,1956年叶圣陶已经64岁了。再说文章体裁是文学作品。

  (3)师:文学作品中的我还真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要注意。

  (4)我们来思考:在第一则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提醒:在课堂练习本上理出要点,回答要全面。

  (5)生(交流讨论后明确):具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善于仔细观察细心体验,联想和想象十分丰富,去发现文学的奥秘。

  (6)师:看看第二则,能补充什么?

  (7)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勇于大胆尝试。

  (8)师:用默读方式通读第三则,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9)生(默读后理出答案):热爱自然的情怀;长期观察,勤于思考和记录,发现自然的奥秘,从自然里获取踏实做人的感悟。

  (10)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答案:具有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善于长期观察,细心体验,勤于思考和记录,联想和想象十分丰富,勇于大胆尝试,去发现自然、文学乃至生活的奥秘。

  3、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的探究,是本文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围绕问题指导研读文本,思考归纳提取信息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价值和快乐,又不露痕迹地把探究方向引向了读懂文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出了文本的要义。

  4、文章到底要说什么?

  (1)师:有个同学问,作者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吗?文章到底要说什么?通过以上阅读和理解,显然作者不是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那么,作者以个少年的笔记的方式写作,要告诉我们什么?

  (2)生:做文中少年那样的人。

  (3)师:作品的意义(意图)在于引导青少年具有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会仔细观察细心体验,勤于思考和记录,善于展开并表达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大胆尝试,去发现自然、文学乃至生活的奥秘,感受创造的乐趣,从而健康成长。

  由于上一个问题的解决,这一轮的问题很明显已经水到渠成,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全面理解、完整表述,探究重心落在了过程和方法上,使课堂探究更全面、更充分。

  第二课时:

  (一)品味文章语言。

  1、师:关于这篇文章的语言,你是怎么看的?

  2、生:没什么词,很平淡,一般般。

  3、师:没有用一些华丽的词,很平淡,我也有同感。想想,是叶老词汇不丰富,还是另有原因?

  4、生:是要以一个少年的语言特点来写吧。

  5、师:大家说对了半,叶老的作品读多了,就会发现叶老在语言上追求的就是平淡、准确。不信,读读课文,你能删补个字吗?

  学生读文,尝试删补。

  6、生:很难删补。

  7、师:能说这种语言一般般吗?不能。读读爬山虎巴墙上爬一段,说说内容。

  学生读读、说说。

  8、师:丢开课文,你能把刚才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来吗?试试。

  学生尝试写话。

  9、师:相互读读,与原文比较,意思说明白了没有?顺序合理与否?语言简明吗?

  (1)学生相互读,比较,明确:原文语言平淡、简明。

  (2)新课标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落实。

  (二)学习拓展。

  1、师:在随笔本上,以做一个阳光少年为话题写一则随笔拓展学习。

  2、提示: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放开思路,写出收获。(学生聊话题、构思、写作。)

  3、师:相互读读,将你的评价写在同学的本子上。(学生互评)

  4、师:推荐好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推荐、朗读、评议。)

  5、师:互评中有分歧的同学,把随笔念出来,并说说分歧,其他同学先认真听,然后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读、听、讨论。)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观力的语言。这是拓展设计的依据。

  (三)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的随笔。

  2、以第一则内容为素材,可添加想象,写诗(不少于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