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发》精选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在刚才背的儿歌和唱的歌中,我们都提到了同一个熟悉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师点板书,生齐说:奶奶)奶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朱老师也有。来,挥挥小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

  2.请学生用亲热的声音呼唤“奶奶”。

  3.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奶奶。课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欢奶奶的小朋友。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故事(边揭题边范读:“奶奶的白发”)。

  (1)指名读;(2)齐读。

  【所教课文是《奶奶的白发》,因此,在此时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能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乃至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可在听完朗读后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3.小结: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聪明、多会学习,一下子就提了好多问题。别急,待会儿我们通过学课文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好吗?(生: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小朋友爱提问是天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张扬个性的需要。对小朋友提出的不同问题,我都用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1.导读第一段。

  (1)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巧解“好奇”。

  ①示范演“好奇”的样子。

  ②询问过渡:“好奇”的样子看到了吗?明白了吗?

  ③指名上台表演。

  师: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子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的、奇怪的样子,可好奇啦!

  ④学生齐演。

  (若这是某个学生一开始提出的疑问,那在操作步骤③后就应有反馈,问问他明白了没有,让他给大伙儿演一演,在演中给予反馈。当然有此之后,步骤④可以省略。)

  2.导读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1)过渡:那奶奶听了我的话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指导看图(实物投射教学插图):看哪,这个奶奶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妙破难句“一半……一半……”。

  ①师边贴边述,变换句意,降低难度。“哎,对呀,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有的……”

  ②实事求是,唤起众生疑难,引起共鸣和关注:“我不明白(作举手状),你明白吗?那你呢?你呢……”

  ③引导学生说说平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他们,为他们操心的?

  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④小结: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为你们才变白的。所以,奶奶笑着说:(点着板书前半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你们明白了吗?(明白)那你呢?你呢?B.知道吗?(点着板书后半句,同思共解)在爸爸小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关心他,为他操心!

  【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8)过渡:那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询问众生,引起共鸣,营造氛围。)

  (9)指名多人读下一句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实施教学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