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课文悟读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范文

  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在这篇讲话中可说是:瞻前顾后,纵横北大百年;高瞻远瞩,激奋青年数辈。全文紧扣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这个中心话题,围绕国家民族的振兴展开论述,既讲了北大的百年贡献,又讲了今后国家发展的重任,同时也表达了对大学生以及全国青年的殷切希望。其中,把北大的百年历史置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兴衰这一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则可说是匠心独运之处。

  北大建立于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北大一成立就承担起了兴学图强的历史重负,尽管这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但它却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中国人民自救自强的发韧。中国觉醒了,北大也就诞生了。

  北大发展于20世纪百年中,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和巨变的时期。北大在这一时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它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中国站起来了,北大也就长大了(它成为了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

  北大必将腾飞于21世纪。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的关键转变为人的素质的竞争。由此,我国迫切需要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这在中国肯定少不了北大。中国要强盛,北大当先锋。

  纵观北大百年,我们不难看出,北大因中国而生,中国因北大而强。正如鲁迅先生概括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这也是北大之为北大的原因,更是北大的精髓所在。

  同时,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江泽民主席以切身体会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代,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另外由于北大的百年校庆是在五四 年节这一天举行的,而北大在五四中的地位,所以自然而然提到对当代青年的希望,要求青年们坚持四个统一,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亮点探究

  1、在一百年前,既然单靠兴学显然难于图强,但北大一诞生就必然地承担起兴学图强的历史使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探究学习: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一百年前中国的状况,这在文稿中有: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我们的民族尚未掌握自己命运。另外,还可引导学生适当地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如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在这种大环境下,当时先进的人们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落后,立志改变国家民族的贫弱状况,其中一部分人主张走兴学强国的道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国家强盛起来。可是事实教育了人们:这个愿望不过是空想,因为先生总是欺负学生(毛泽东语)。你中国的命运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手里,人家岂会让你强盛!其次,兴学图强却是当时中国走上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必然选择。兴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激人奋进,在于引人思索。在这方面,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注脚。诚然,这世上本无所谓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而北大在当时就是一个这样的探路者,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带着寻求新知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进入20世纪。最后,必须记住兴学可以图强,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能够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切不可片面夸大兴学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否定当时中国兴学图强的历史意义。

  2、谈一谈对鲁迅先生所概述的北大是常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北大精神在文中都有哪些方面的阐述。

  探究学习:北大精神的精髓在于爱国。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巨变。这一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北大的影子。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北大培育出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著名的进步学者,乃至毛泽东也是在北大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在长期的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北大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北大的这一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最可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3、作者在文中谈到了自己年青时代在大学的学习历程,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样讲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作者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跟本文主旨针对大学生以及全国青年讲道理、提希望是一致的,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讲自己的切身体会,带有很感染力;二是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讲话生动活泼,让人感到亲切,增强了说服力;三是这段话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中提到自己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使文意由论述北大百年贡献,转为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从结构上看,也显得十分严谨。

  4、本文是为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而发表的一篇演讲稿,照理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北大的发展、北大的贡献、北大的前景上,但从篇幅上看,作者却把重点放在了对青年的讲道理、希望方面。这样处理是否妥当?请仔细阅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探究学习:分析此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会分析:一是北大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发动五四运动的是北大的爱国青年,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精神是北大精神的核心;二是作者的身份与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是我国全民的共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领导,必然会对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提出殷切的希望;三是特定的时间演讲时不仅是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同时也是五四运动79周年。

  5、这是一篇逻辑严密,极富鼓动性的流畅的演讲稿,请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身份变化及其衔接关系。

  探究学习: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及处理技巧。从总体上看,在文中作者先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向北大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北大的百年历史进行概述和高度评价。然后,语风一变,又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告诫大学生们要好好利用大学时间,珍惜机会。最后,顺理成章地,以一个洞悉时代发展方向的智者,高瞻远瞩地向青年们提出了四点希望。真可谓一气呵成,文法情理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