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拍摄(2)

时间:2021-08-31

三、课堂教学实录拍摄技巧

  课堂录像片的观摩者只能看到镜头可显示的画面,观摩者的眼光和思维只能随着镜头走。因此,镜头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摄制者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很好的运用摄制技巧,使画面即能突出主体,又能强化重点、难点,达到比课堂直观更佳的效果。

  (一)掌握基本要素、力求画面稳定

  在拍摄中过程中,画面的稳定是拍摄第一要素。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甩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

  在拍摄时,必须按照平、稳、准、匀、四个基本要领进行操作。

  1、所谓“平”,是指无论拍摄的是静止或是运动的画面,所拍的画面必须尽可能的保持水平。在室外课拍摄,以地平线为依据;在室内课拍摄,则可参照地角线和桌椅板凳边线,这是拍摄画面正常拍摄的基本要求。

  2、所谓“稳”,稳是要求所摄取所有画面,应该平稳,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在课堂实录强调要求用三脚架拍摄,以保持画面的稳定性。

  3、所谓“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A:色温要准,准确地重现被慑画面的真实色彩。如果色温不准,拍摄画面就会偏色,不能反映真实的色彩。B:推、拉、摇、移等变化拍摄的主体,聚焦要清晰, 这就要求拍摄调整焦距快速、准确。拍摄中,多景别变化时,要善于目测被慑对象的距离调整焦距。C:在推、拉、摇、移等变化拍摄中, 它们的起、落幅画面都要准。在课堂实录中,在注意起、落幅的同时,主要不能短时间平凡地进行景别变化。D: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教师主讲、学生回答、实验的变化等构图,要注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E::光圈调整要准。

  4、所谓“匀”,是指移动拍摄时的速度和节奏要均匀合拍。在课堂实录拍摄时,根据教师的行为趋向,慢移拍摄是很好的方法。用电动变焦时,镜头的推拉速度容易控制;用手动变焦,则要反复练习,用力要均匀。要注意摄像机镜头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使拍摄画面模糊。

  (二)恰当设置机位,正确使用场景

  摄影常用的场景别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从课堂实况录像来看,拍摄教师讲课使用较多的是中近景,这是因为课堂录像观摩者最关注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近景的好处是即能看清教师讲课的表情,又能看清板书,中景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显示教学活动中的全部内容。如果是双机拍摄的话,两部机设在教室同一侧的一前一后。后面的摄像机作为主机,一般保持中近景,以黑板为背景,以拍摄教师为主要对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板书和示范操作电教媒体等教学活动。以近景为主时可以特写表现教师的情感或神态,或表现较为重要的板书内容,教具的示范和电教媒体的演示等等。前台摄像机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听讲、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前台摄像机的景别变化较大,除保持中景,反映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外,还要不时运用推、拉、摇镜头不表现局部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用中景反映几组学生的学习,用近景和特写反映单个学生的学习,回答问题和动口动手以及能力训练的细节,用摇镜头来展现全体的学习活动情况。

  许多老师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单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像与摄影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现在摄象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但还是要注意拍摄一定是要用双眼取景。

  (三)需要解决好的几个具体问题

  1、光线问题。在教室里拍摄录像片时,整个教室有明有暗,光照很不均匀,而拍摄录像的场面是整个教室,即要拍摄教师的镜头,也要拍摄学生的镜头,光线不均匀,画面就不清晰,甚至模糊。因此最好是挂上窗帘,用人造光来拍摄,即根据拍摄的需要在教室里多安一些灯,使教室光线均匀,如果不具备灯光拍摄条件,而教室采光很好且天气很好,也可以用自然光来拍摄。这时可将摄像机架设在顺光的一侧,顺光拍摄,拍摄学生的活动时,学生机应尽量选择近景,少用中景,否则画面会因窗内外光线反差过大而变模糊。

  2、配合问题。课堂录像片以教师和学生为拍摄对像,他们的形象塑造直接影响到录像片的质量。因此教师、学生与拍摄人员的融恰配合显得非常必要。拍摄前摄制人员应根据摄影技术上的需要,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包括:(1)教师的衣着色彩、色调要符合教师本人的年龄和身份,使画面上出现的教师形象即稳重又大方,(2)教师讲课时,即要以讲台为活动中心,面向学生,处于正常的教学状态,又要照顾摄像机镜头的角度,特别是要操作电教媒体时要注意使人物的画面构图合理化;(3)教师的板书要工整、规范;(4)教师连续提问或抽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所抽学生的前后跨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镜头的转换跟不上回答问题的速度,造成教学环节不连贯,不紧凑的现象;(5)学生回答问题时要面向教师,声音响亮;(6)学生起立回答时教师要注意站位,不能站在学生与拍摄学生机子连成一条线的中间,挡住学生,否则学生机拍摄到的是教师的背面,有时恰巧学生较高,挡住了教师,这样的画面就非常难看了。

  3、声音的采集问题。课堂实录声音的采集是较难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配戴耳麦,学生采用无线话筒把声音信号传递到扬声器。在不具备切换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主机位机外话筒采集声音。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话筒往往跟不上,造成拾音间断,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可在教室前后各挂置一个话筒进行声音采集,个别差异在后期制作时进行修正达到协调统一。

  4、后期制作问题。所谓后期制作就是将两台摄像机拍摄的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组接,片头、片尾、字幕和声音合成统一,不仅是一部连贯流畅、含义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录像作品,而且是课堂上教师形象、教学行为的直观体现,是一堂完完整整的课。

  在画面的选择与组合、镜头的切换、特技的应用等方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切忌画面停顿过短或镜头切换频繁以及过多地使用特技镜头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画面零乱,以致削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对超过规定时间长度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一些取舍,主要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一些同一动作的内容(如学生写作、制作、实验、分组讨论等)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使整片达到规定的长度。

  5、补拍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后要补拍一部分空镜头以便在后期制作时用来覆盖摄像人员所拍摄的镜头不到位,造成某些重要的教学信息遗漏,或有不雅的动作和意外断点等以保证课堂录像信息的完整性。空镜头的引用要自然和谐。运用副机位的画面,尤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保证音画同步。

  课堂录像剪辑时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和流畅,注意人物行动的方向及彼此间的空间关系,要让观众感到所有的画面都是一气呵成的。

  总之,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总结、交流。只要我们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教材、教法,执教教师的授课特点,精心做好拍摄前准备工作,并解决好拍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就一定能拍摄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实录。以上所言是我多年来在拍摄实践中一些做法和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提高课堂教学实录拍摄质量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