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时间:2021-08-31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 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 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状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三化学教学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