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我想》(2)

时间:2021-08-31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案课件”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风光。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教师适时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在春天里的美好想象。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优美的语言、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并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朗读课文,学生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精读课文 体验情感”。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这一环节中采取阅读体验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再加上精妙的设计,如:如果你读到这样的诗句,想象到什么?再如:品读了课文,您体验到了什么,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穿透“语表层”、“内蕴层”,进入“物境”、“意境”、“情境”,学生们通过读中想、读中悟的方法,反复诵读,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种种美。学生们有的感受到了盛开的桃花;有的感受到了旭日、和风,垂柳拂岸;还有的感受到了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还有的感受到阳春三月,绿草成茵,繁花似锦。在自主、愉悦、开放的阅读空间中,学生全面参与,师生互动,再加上教师适时的阅读反馈,孩子们激情荡漾,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通过想象诵读、小组分角色合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了情感的升华。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而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都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以老师的范文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班上交流。至此,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趣达到**。 范文:我想把身子, 种在森林里。 看小松鼠蹦蹦跳跳, 瞧小鸟自由飞翔。 看啊,看―――森林是我的家。

  仿写———————————— 这节课就这样在开放的课堂中、在学生对大自然无限的向往中结束了,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读为主要途径,以文本为主要依据,注重阅读反馈,引导学生读、赏、创,实现迁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