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课件(6)

时间:2021-08-31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图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图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现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课堂练习

  1、下面这首写春风的散文诗,同样是形象可感、形神兼备的,请学生试作分析。(投影显示)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梢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明确:本诗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并动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将无色无形的春风写得形神兼备。

  2、选词填空:

  ⑴ 风轻 的,草软 的。(绵绵 悄悄)

  ⑵ 坐着,躺着, 两个滚, 几脚球, 几趟跑, 几回迷藏。(捉 赛 打 踢)

  ⑶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着,大小的蝴蝶 来 去。(飞 闹)

  ⑷ 呼朋引伴地卖弄 的喉咙,唱出 的曲子(宛转 清脆)

  ⑸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着蓑, 着笠。(戴 披)

  〖参考答案〗

  ⑴ 悄悄 绵绵 ⑵ 打 踢 赛 捉 ⑶ 闹 飞

  ⑷ 清脆 宛转 ⑸ 披 戴六、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七、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让我们问一声自己: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