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教学课件

时间:2021-08-31

  鲁迅《风筝》这篇课文,大家有多少的了解呢?同学们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以下是鲁迅《风筝》教学课件,欢迎阅览!

  鲁迅《风筝》教学课件【1】

  文学常识

  作者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背景资料

  《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集,主要是以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1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的教育思想的强烈批判,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词语。

  1.孤独,没有依靠。( )

  2.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3.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

  4.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

  5.形容忽然醒悟。( )

  一、听读感知: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围绕风筝主要些了哪几件事?

  1)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2)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经历: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总结: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一(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二(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三(5—11):到了中年,意识到错误,当道歉时,小弟已忘却,“我”心情更沉重。

  四(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

  请多角度思考文章的主旨。

  兄弟情深,误会 冲突中有亲情。

  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 值得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应扼杀,当时思想愚昧。

  作者对弟弟深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教师小结:

  《风筝》是一篇表现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优美散文,也是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还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内容。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的感情会更真挚、美好,你的思想会更丰富、深刻。最后让我们来朗诵一首《风筝》的诗吧!

  结束语: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天空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