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课件(2)

时间:2021-08-31

四 吟诵传情达意

  过渡:译读之后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来了解诗歌的情感。

  1、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预设: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古人的理想: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结: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凄楚 (请一男生朗读)

  2、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明确:“柳絮”、“浮萍”。

  师: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预设: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

  预设: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

  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明确:语调低沉,语速要慢。(请1-2生朗读)

  3、(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

  预设:“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预设:誓死报国的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一生读,全场掌声。)

  小结: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生自读)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播放朗读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