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电脑课件进行音乐教学(3)

时间:2021-08-31

(四)课件中要多涉及不同音乐素材多听多感受,不作黑板的替代品

  音乐不是用嘴巴就能表达,表现出来的,也不能用黑板进行书写就能来讲清楚的。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看,文字说明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并能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一般的常规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口头讲诉的作用,显然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用课件只是教材搬家,就更加得不偿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感受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了。

  音乐知识靠朗读是不能很好理解的,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舞曲放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既有了审美体验也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印象.如果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它教学媒体就能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要做上课件,此时如果勉强使用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五)音乐课件的审美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操

  音乐课件的审美性包括:版面设计,旋侓,文字,插图,乐谱,等方面,应该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音乐是高雅艺术, 课件内容的科学性是课件存在的前提,在制作时必须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意图进行课件制作,正确表达学科内容.课件中的素材应该是老师千挑万选而得,要考虑影像的效果,声音的质量,页面设计的音乐性等等,能将小朋友带入美的坏境,尽可能做到完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音乐课件的审美性还包括:音响效果,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审美性.音乐多媒体课件,音乐素材及音乐,音乐课上必须确保所用音乐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所有设备,由于老师的技术水平所限,并且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没有使用电脑,音质及画面质量差,操作不便的缺点,使得欣赏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事先将所有媒体整合到电脑上,制作成音像效果好,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得多.有些教材音乐只能从磁带上转录,录制技术的好坏也决定最终审美效果,有经验的老师会选择好的播放及录制设备,并尽可能对声音进行降噪等处理。只有一套高档的多媒体设备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本身有着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应有意将不同的音乐串联在一起,让幼儿想象出音乐变化中发生的事情。如先播放一段欢乐的乐曲,接下来出现恐怖的声音,让幼儿猜想谁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形成完整的情节并讲述故事。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听音乐进行绘画,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听音乐画音乐,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能使幼儿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仍然是"辅助",是从属地位,不是每堂课都要用课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手段,而不能哗众取宠,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地使用.。结果这堂课画面虽然新鲜,但过于平谈,老师成了摆设,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和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不太重视课件制作的完美性,有的老师太依靠课件,为了课件的装饰效果而脱离客观实际,使课件丧失了它真正应具有作用。

  幼儿只有学会了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求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进入音乐的殿堂,更好的借助音乐活动实践来激发对音乐的喜爱,使幼儿在感知、体验、探究、联想中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音乐活动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