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协作型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2)

时间:2021-08-31

● 成为学生体验式学习载体,促进学生综合信息能力提升

  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能运用自主协作型课件把学习的目标任务以包含众多超链接的多媒体画面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画面提示点击浏览,自主协作参与、体验任务活动,探究并完成学习任务并评价交流学习过程。下面笔者以《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一课为例,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协作型课件首页如下图。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学习体验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完成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进行《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一课教学时,正值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西安“世园”公园著名景点和美不胜收的宜人风光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人们无不心向神往。借此话题,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网上游“世园”公园,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欲望和兴趣。

  2.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情境性是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度关注的一个维度,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例如,学生要想网上游“世园”公园就要知道网上冲浪工具――IE浏览器的用法,懂得了如何使用IE这个工具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上网能帮我们做什么?在网上能搜索到什么?对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IE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自主协作学习,探究解决情境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并借助问题探索体验掌握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掌握IE浏览器用法后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导航问题提示,自主搜集“世园”公园著名景点和“世园”会吉祥物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获取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并相互学习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请教高手、上网搜索、比比看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3人一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中学生先自行分工,如一人搜索文字资料,一人搜索图片资料,一人搜索音视频资料等,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搜索到结果后大家一起整理研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协作性。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搜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4.交流评价,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交流评价环节,要求学生用因特网上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内、同学间进行交流。交流的话题可以有:你都找到了哪些关键性的资料?你是怎样在网上找到这些资料的?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用一句话评价自己的表现。运用这些交流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促进会话,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操作过程,在交流中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生语言”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效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有序内化和意义 建构,促进了学生经验系统的优化与发展。同时,小组间探究成果在整个学习集体中通过交流得到共享,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上网查询并搜集信息,最终利用信息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自主协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操作方法和技能的体验和掌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重构了学生的经验系统,促进并发展了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