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力量一课二研反思实录教学(2)

时间:2021-08-31

  通过这次“思想交换”,我们认识到一节好课的诞生,不是草率的、不是简单的,而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定领域、定目标、定环节都要进行反复地斟酌。而环节的设计上,更是要体现递进性,抓住一个点,深挖下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突出活动的重难点,通过一个个的策略解决重难点,从而达成活动的目标。

  “交换”的力量在修改重塑中收获

  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领域定位在数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采用了由“独列独行”游戏而想到的“数独”游戏。我巧妙地利用了数独游戏的原理,适当降低难度。活动用的宫格由原来包含9个宫格的大宫格改为最基础的3×3到4×4格,填入格子的数字从一个动物到多个动物再转换到数字,活动形式从探索发现规律到填满数字空缺,材料的提供和学习步骤上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规则,在探索中提高思维。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收获还是挺大的:

  首先,活动展现了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提高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来就是大班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次活动巧妙地利用了当前最热门的数独游戏的游戏原理,对游戏进行了适当简化,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活动环节中了解数独游戏的规则,从而在填满数字空缺的游戏中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活动充满了游戏性和趣味性。活动一开始,老师没有采用数字的形式,而是让小动物在九宫格里做游戏,使每一行每一列都为不重复的小动物。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是和小动物做游戏,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很快就厘清了思路,突破了难点。幼儿也在帮助小动物找独行独列的位置中,初步理解了游戏的规则,为用数字开展游戏做好了准备。  第三,活动体现了层次性和操作性。纵观整个活动,从一开始的帮助一个小动物找独行独列的位置,到帮助另外两个动物找到独行独列的位置,发现每一行到每一列都为不重复的三个动物的规律,再由动物转化为数字引出数独游戏,最后根据每一行每一列都为不重复的数字的要求,给宫格填满空缺。

  第四,活动充分践行了幼儿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活动中,幼儿始终是学习的主人,从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入手,让幼儿在合作操作中学习,幼儿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幼儿的操作材料相对单一,填入的形式还可以丰富一些等。我想,在老师们提出建议后,再进行第三研的话,那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交换”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交换”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交换”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非常喜欢这样的一课二研形式,它让我着实感受到了“交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