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眼睛》的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5、学习青蛙眼睛的“迟钝”。

  (1)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迟钝”?

  (2)指名说,出示句子,为什么这么读,说说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读。

  (3)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研究结果表明,青蛙并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而不吃,而是因为它的眼睛看不见。

  6、创设情境,内化语言。

  在昆虫飞舞的田园世界里,青蛙的眼睛是那么敏锐,不必有饿扁肚皮的担忧,他是多么自豪啊!他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眼睛的敏锐呀!可它不能像我们一样张开口说话呀!你能不能用这节课上学的内容,帮帮青蛙呢?

  指名说,评价。

  7、小结,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对青蛙的眼睛了解得真不错。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研究青蛙的眼睛,研究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好吗?

  [课后反思]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为什么说青蛙的眼睛特殊?特殊在哪?找找句子来证明。”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中我创设情景:“请同学们也当小科学家来研究研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划一划,找一找进行研究,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青蛙眼睛的特殊。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