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的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四、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

  活动中学生自由分成小组,制定方案,对家乡的河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对这种形式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调查的十分仔细,并能根据调查的情况,总结出家乡河的美与丑。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他们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更深刻的懂得了爱护家乡河的重要意义。

五、形式多样,收获丰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有专业人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过程。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从中感受到保护家乡河的重要性,认识到松花江是家乡文明的象征,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在实践活动的延伸中,由家乡河想到的对家乡的环境问题的关注,更体现了此次活动中学生的收获。

六、存在问题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才能对问题理解的更深刻,也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而教师自己更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我对这一问题的把握不是很好,尤其是课堂上学生要生成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才能使整个活动过程更加趋于完美。

  在评价方面,我也存在着不足,虽然我一直鼓励学生,使他们的自信心有了提高,思维也较活跃,但是评价的手段过于单一,而且对个性差异的关注也有待于加强。

  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认为这次活动将给我的教学生涯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我在今后的活动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我将用自己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期待着有更大地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