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范文(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说明〕

  我校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课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有四个主题活动:第一,《秋天在哪里》;第二,《秋天的收获》;第三,《秋游去》;第四,《秋天的节日》。《小小丰收会》是主题活动二中的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综合,而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针对这样一个主题目标,我牢牢把握目标来设计教学。

  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第一,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思品课,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自然、美术、劳技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第二,充分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果实的色、香、味,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秋天的果实分类,使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以锻炼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第三,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课后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新型学科,需要不断研究、创新。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前,认真学习、领会本课程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程观。即:突出儿童生活的特点,突出综合的特点,突出实践活动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这节课我并不是上课,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去开丰收会,在丰收会上认识、了解秋天的果实,学习分类,品尝果实,留下果实。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他们易于接受的。我不想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活动去追寻快乐。

  一、教师要重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方法

  这门课其实不讲究认知,而是强调、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积累经验、动手参与的培养。教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比如,这节课,我根据目标确定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先去搜集秋天成熟的果实,在课上借助对果实已有的经验先进行介绍,再通过活动让他们摸、看、闻,进一步感知果实的特征,“猜一猜”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清楚描述果实的特征,“分一分”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探究能力,“留下果实”这一活动是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自始至终这些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既运用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了新知。教师最后的归纳、引导,又给他一个提升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又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

  二、要真正做到关注儿童

  “关注儿童”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根本,教师要去了解孩子,要引导他们生活得更好,让他们在价值观、经验上有所提升,要让他们不断进步。

  这节课中我始终只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我让孩子们真正地去寻找果实,去观察秋天的收获,不要家长包办代替;我让孩子们自由地给果实分类,自由地进行留下果实的创作;我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们幼稚的想法,不太完美的作品,我为他们提供了秋天的果实并兴致盎然地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玩,学生和我没有距离,我感觉到他们信任我、喜欢我。

  而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问题,我及时加以引导,而绝不强加给他我制造的问题,比如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有了一些问题,我也去关注,但绝不回避问题,我知道自己的责任是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三、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上好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项艰难的探索性实践,我将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力争让本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并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