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春联》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关注文化 关注感受

  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庆物品,寓意深刻。我认为教师应牢牢抓住“文化”二字,在丰富幼儿的感受方面多做文章。

  引导一:建议教师把讲述春联传说放在活动开始环节,然后引导幼儿欣赏春联,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将春联的过去与现在、传说与现实联系起来,感受春联文化的深远。

  引导二:建议教师增添“色彩的秘密”环节,让幼儿讨论:除了春联的纸张使用红色,在过节时还有哪些饰物也是红色的?为什么人们在这时偏爱红色,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通过对以往节日经验的梳理,幼儿能逐渐感受和认识到红色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深厚含义,它代表喜庆、欢快、热烈、吉祥。

  引导三:建议教师让幼儿自带春联并向同伴介绍,引导幼儿讨论:春联里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幼儿会明白春联中的文字都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美好祝愿,感受到蕴藏在春联文化中的积极情感。活动可在给邻班孩子送春联、张贴“福”字的环节中自然结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找准活动定位

  原方案的取材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幼儿再现经验和获得真切的体验,幼教之友《针对《亲近春联》教案设计来文集粹》。但是,活动内容安排得多并不代表活动丰富,也并不能说明活动开展充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清活动性质,找准活动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过程在目标的指导下合情合理地开展。

  我认为认识春联是一种经验再现和看“图”说话的活动。围绕这一定位,我们首先可以质疑幼儿究竟能够“探索”出多少春联的秘密。原方案中有好几个环节涉及春联的“小秘密”,但似乎都在重复所谓的“探索结果”。其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品春联中的“引导幼儿比较上下联有什么异同”的环节设计是否合适。因为区别上下联关系到尾字平仄的判断等。所以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正是由于活动性质定位的不准

  确,才造成了设计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