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范例七

  因为我们是一所农村初中校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3不能很好的完成,师生互动较差,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但是,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老师提问: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较勇跃。这是这节课唯一的亮点。

  首先,没能有效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问题出在理解文本这个环节上。在学生概括了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后,我追问了一句:“写了夏的什么样的自然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没想到,学生对“实写”和“虚写”不理解,后经我引导、点拨,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因此耽误了时间,接下来的 “品味语言”这个环节未能很好展开,致使教学方向偏离了重难点。其次,教学方法没能充分利用,预设的流程中有“问题探究”这个环节,预设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深入,只能草草收场,合作学习没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我没有吃透教材,备学生也不充分;在课堂出现了意外生成时,不能及时的调控。课堂是动态的,也是残酷的。备课时你感觉很周密了,可课堂的生成有时又是你始料不及的,与你预设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一堂课下来,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感慨,也激发了我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的决心。

范例八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有以下特点:

  1、本课采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教学法,本课一开始把很多作家笔下的夏景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进入课文情境中。让学生对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以致学生的这种感受会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之境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

  2、好的文章是靠读出来的,朗读是语文教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本课就强调了朗读这一方式,在教学中首先引领学生朗读,走入文本,感知内容,然后精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真情。

  3、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本课就采用了多种手法进行赏析。首先通过夏与春秋之间的比较,明确夏的特征,夏的色彩,以及作者爱夏的原因。接着又抓住了夏的这一特征和语句,让学生在仔细的品味中体会景物与特征之间的关系。

  4、课文写夏,不是抽象的概述,而是具体生动的描写。本课抓住了这些具体生动的语句,通过品味语言,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升华。

  但也有不足之处:

  1本文语言美,可以让学生掌握、积累一些生动的词汇。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