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英语五上《What do we need?》教学反思范文(2)

时间:2021-08-31

3、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性语言教学的活动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中学生开口的机会非常多,并且不是单纯的机械操练,老师设置了一些有意义和有信息沟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操练语言。例如,师生之间的问答,两人一组的口头信息交流,学生能够自如地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各小组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打开信封看他们已经有的东西,但他们必须讨论他们还需要什么。组员间的热烈讨论“What do we need?” 将课堂气氛推向**,学生在真实情景的模拟中体验生活,选择自己认为需要的物品,并真实的做出反应和选择。

4、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语言贴切。

  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设计了以一个合理的主线连接起各个情景。情景与情景之间的转换,教学环节的过渡,都运用了贴切的语言。

  例1:在热身复习活动到呈现conversation的时候,本人运用了过渡语:“Boys and girls, Mrs. Green has so much food, but what about Tony,Jenny and Gogo? Where are they?”学生答:“They’re on an island.”我接着问:“What happened to them? Let’s watch the video.”自然而然的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例2:在教授完conversation后,学生和我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作为课文Gogo 的模仿者,最后说:“ Let’s go.”之后强调说“ 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同时屏幕上呈现Tony,Jenny and Gogo去超市的情景。这就很自然地转换到了下一个情景。

  例3:在引导学生其实我们可以不只是做饭,还可以做其他事情时,随着屏幕一幅幅图片呈现到最后“We can make cards”,我兴奋地说:“ I like cards. I want to make cards.”并问学生:“ Who wants to make cards?”部分学生举手示意后,我便叫了三个学生与我一起组成一组示范性地讨论了“What do we have?”和 “What do we need?”这样的过渡既自然,又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