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片断及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1、自主阅读、生发问题

  播放贝多芬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声中,学生通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立足文本,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学习贵在有疑,关于贝多芬,关于本文,你有哪些疑问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不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问题。全班质疑:

  生:贝多芬为什么会耳聋?

  生:他在音乐方面贡献有多大?

  生:他好象是一个冷漠、孤僻的人,为什么?

  生: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生: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生:我觉得他的音乐并不好听,但这些都是世界名曲,为什么?

  生: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怎么理解?

2、问题分类,合作释疑

  面对学生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提一个解决一个,课堂就会拖沓而杂乱,因此,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有关于贝多芬生平、为人的;有关键词句理解的;有思想内容探讨的。于是,我分别采用网络辅助、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班级辩论等形式组织释疑,特别是对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的讨论,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生:我同情贝多芬,因为2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却听不见自己写的歌,我觉得他很可怜!

  生:他四岁起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我觉得他是个坚强、懂事的人。

  生: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表现了他与命运作殊死搏斗,说明了他是个坚强的人。

  生:他是一个对音乐有执着热爱的人,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这句话写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狂热,他不关心自己的打扮,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

  生: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这句话写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的狂热,他只关心自己的心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