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比多少》教学反思9

  1、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中国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学习,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4.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不是很好,使得课堂节奏放慢,因此举例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还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

《比多少》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韩国,日本得金牌记录统计图)

  (1)中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韩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2)中国,韩国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国怎样?日本比韩国怎样?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谈话揭示课题.

  (5)选一个合适的词,说明中国与韩国的大小关系.

  二.合作学习,升华提高.

  1.出示课本第40面的金鱼图.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随便选两种比一比,用上今天学得词,说一说.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题.

  三.游戏巩固新知.(猜数玩区间套游戏)

  四.举例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比多少》教学反思11

  今天讲了例六《比多少》,题目是小华套中12个圈,小雪套中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这节课的重点是:

  1、对于"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样的问题能正确的列算式。

  2、明白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难点是:理解减去的部分是两个人套中的同样多的部分。

一、本课大致的流程是:

  1、复习。选用上学期的《比多少》的几幅图,唤醒学生已知的经验。

  教学空间:选取三种比多少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比多少的知识和方法。

  2、新授。重点突破"小华比小雪多几个?"这个问题。通过摆磁力扣,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用虚线隔开,再找出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尝试列式、说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明确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后,再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和"小华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几个?"

  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以及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并且尝试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巩固练习。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

  教学空间:选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练习题和一道提问题的题。让学生在充分练习中巩固比多少的知识。

二、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列式解答,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23页第9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出错。但是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习题的层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习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习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课堂的练习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习题(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习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确列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15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2、23页第5题,可以再追问"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几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几箱呢?"3、23页第7题,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4、23页第9题(3个条件的),也是先出示条件,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与第7题相比,又提高了一个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