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4

  本课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练习题的安排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整个过程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说出解题的想法,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了对比练习,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应该用加法,而不能用乘法。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观察、思考、反思。

  但是,本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差生无从下手,启而慢发,甚至有的启而不发,离不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路较凌乱,表达不十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大的提高。有的同学没有专心的听,还不能很好的抓住别人说的优缺点。这让我意识到了还应该在“引”上下功夫。

  另外,有老师听课,学生放不开不能大胆发言,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5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勾起学生的利用乘法解放问题的回忆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2、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模型

  在探究新知之前,让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强调阅读也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三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学生头脑里形成模型。

3、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4、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先应用综合法,根据从已知信息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课堂练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老师通过知识层次的递进,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2.《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3.《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4.《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5.《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6.《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7.《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8.《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课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