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级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单元课文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单元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这以后,有一些学生还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初中学生更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情感是搞好学习的无形动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有关研究证明:人的感情具有迁移性,特别是小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记得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一位师大的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学生只相信自己的老师,中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的书本,大学生相信的只是自己……”因而在小学教学中更要向学生倾注一片爱心,关注他们,多说激励性的语言,比如: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有错就改是一个好学生!少说讽刺挖苦的语言如:木头、笨蛋等,更不可呵斥变相体罚学生,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气氛,时时处处关心、尊重、爱护、帮助学生,“师以严为贵”现在可以说“师以亲更为可贵”,只有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会微笑地回报你,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在学分数时,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比较哪份大呢?如果拿出真实的物体摆在学生眼前,比在投影上画出的图像更真实清晰,更容易理解。

  3、创设教学氛围,动手操作自己获知。

  “儿童思维是从动手开始“,是一个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才能在感知基础上,发现问题,对所学知识,熟记于心,并且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如在学圆的周长的时候,提示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那么圆的周长怎么求呢?是不是也是倍数的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在计算机上用圆的直径和周长比较,结果是3倍多一点,再拿出一个小圆也是3倍多一点……,,但教师讲的是不如学生亲自去尝试更真实。

  4、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意志。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教师不要代替,要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自己,久而久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谈不上自主的学习,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

  我很想把自主性学习的播种在我的学生的心里,使他们获得种子的力量,从而在自由的空间健康、快乐的成功。